新榜讯 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发文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其中提到:
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网站平台在该意见发布1个月内全部取消打赏榜单;网站平台在每日20时至22时高峰时段,单个账号直播间“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不得设置“PK惩罚”环节。
未成年网络保护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早在2021年7月就有相关规定,明确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等。各平台也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限制未成年用户的使用时长。
未成年人直播带货也是禁区。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去年某直播平台曾因未成年人直播带货被相关主管部门约谈。
2021年6月微信发布的“视频号直播常见违规内容”也提到:禁止直播中未成年人担任主播;禁止直播中未成年人在无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单独出镜;禁止利用未成年人担任模特、演员或代言人进行直播带货。
此次规范更进一步,明令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
近年来,直播打赏现象野蛮生长,部分网络主播为追求流量、赢得眼球用性暗示、软色情的方式诱惑打赏,还有一些主播利用虚假手段“骗打赏”。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达到6.60亿人,预计2022年视频直播行业的付费用户数目将达到5320万,付费率为11%。
早在2020年,就有消息称“直播打赏将设置冷静期”,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不久前的央视315晚会,也对“男运营伪装女主播骗打赏”等直播乱象进行了曝光。
主播在打赏榜单的排名越高,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收入,还意味着更多的流量推荐。这也成为榜一大哥们的打赏动力来源,看上去,打赏不仅能送主播“出道”还能赢得主播的关注。相对应也滋生出不少乱象。
这次规定提到,“禁止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排名、引流、推荐,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这或许意味着“榜一大哥”将正式成为过去。
受影响最大的还有娱乐直播机构,规定发布后,秀场直播的转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