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图使用Midjourney创作,关键词:a ship is sailing from Asia to America, there is a giant world map over the ship, cartoon style, candy color, highly detailed
据说,国内的AI创业者已经在海外市场杀疯了。
最近几个月以来,不断有AI产品出海赚得盆满钵满的消息传出。
虽然还没有举世瞩目的杀手级出海应用出现,但据我们了解,的确有不少AI产品在海外市场混得风生水起,已经出圈的如AI短视频工具Opus Clip、谷歌浏览器插件Monica、ChatGPT for Google等等,还有很多不显山露水、闷声赚钱的小产品。
可以确定的是,国内AI领域的创业者(团队)进军全球市场的力量正在崛起,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就是中小创业团队和独立开发者。
有哪些AI产品正在海外闷声赚大钱?出海对于国内的AI创业者而言,究竟有何机遇?我们跟一线从业者聊了聊。
国内AI创业者集体出海掘金
今年5月,由国内创业团队开发的一款名为Opus Clip的生成式AI视频工具在海外悄然走红。
它可以将一个长视频分分钟剪辑成10个利于病毒式传播的短视频,并且自动裁切人物主体,生成标题、文案,添加字幕和emoji表情。
用户可将剪辑好的视频一键发布至TikTok、YouTube Shorts和Instagram Reels等平台,大大提高了视频制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视频创作的门槛和成本。
目前,Opus Clip的官网有两种付费订阅模式,分别是19美元/月和114美元/年。据公众号“投资实习所”透露,上线仅26天,Opus Clip的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 年度经常性收入)就突破了100万美金。
截至目前,Opus Clip已在全球累计超50万用户,获得光速、DCM、红杉、高瓴等机构投资。
除了Opus Clip之外,今年4月在全球爆火的Chrome插件“Monica”同样出自国内的AI创业团队。
这是一款基于ChatGPT的谷歌浏览器插件,安装后按下Ctrl+M或Cmd+M即可呼出AI助手进行对话,体验流畅。用户选中文本后也可一键总结、翻译、解释等。
目前,Monica插件已在全球拥有超过150万用户,并且已经拓展到PC/Mac和移动平台。
上个月,Monica.im创始人肖弘在极客公园的AGI大会上,分享了他们选择从浏览器插件这一产品形态出发的原因:
在海外,浏览器插件是一个比较主流的产品形态。比如Grammarly,每年几亿美金收入,它的浏览器插件用户基数可能是亿级别的。
我们核心的考量是,AI作为一种能力,如何能够适配到各种各样的场景?浏览器插件恰好是我们发现的一个能够很好做到这件事情的产品形态。
大厂开发了很多很牛的AI能力,但很多网站并不会立刻集成这些能力。用户在使用浏览器时,确实想要用AI能力,这个时候浏览器插件,就能从用户视角抹平各个网站体验上的差距。
独立开发者出海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数。
去年年底 ,ChatGPT发布后仅4天,即刻商店“即士多”的负责人wong2(网名)就发布了一个插件“ChatGPT for Google”,将ChatGPT整合进搜索引擎,并且当日开源。
从有想法到开始写代码,再到最后上线,wong2花费了不到12个小时。在ChatGPT for Google上线两个多月后,用户突破了100万,随即被Monica公司收购,目前估值几千万美金。
据传wong2靠这个插件赚了上百万,并且很快又开发出一个新插件“ChatHub”。该插件聚合了ChatGPT、New Bing、Claude等多个聊天机器人,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使用不同的聊天机器人,并轻松比较它们的答案。
借用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的一句话:“在巨大而真实的AI浪潮中,万全计划可能是梦幻泡影,写下第一行代码,往往就是伟大征程的开始。”
不过,相比于开发出Opus Clip、Monica、Google for ChatGPT等出圈的明星产品,在出海的队伍里,不显山露水的小生意流派更多。
这股势力主打从垂直细分场景切入,接上ChatGPT、Claude、Bard等大模型的API,再封装一层场景化的功能,快速做一个小产品出来,然后进行营销投放,如果被验证成功并实现盈利,就持续运营和迭代这个产品。如果到达瓶颈,就再快速开发新的产品。
Zack的团队就是这种打法。曾就职于阿里的他,去年6月开始转战TikTok电商和独立站业务,积累了一些出海的经验。在这一波AI风口中,他组织起一个小团队,已经开发了2款面向海外市场的AI产品。
其中一款智能电商客服产品“HeiChat”自4月28日上线至今,MRR(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 月度经常性收入)已达到近1万美金。
除了中小创业团队和个人玩家之外,有着更强背景的大模型厂商也在布局海外业务。
比起直接进军欧美发达国家,部分企业选择先进入东南亚市场,作为出海的“练兵场”,积累经验后再进军其他市场。
受限于自身算力基础设施不足、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模小等问题,东南亚多国独立发展AI大模型存在困难,且推出了财税优惠政策鼓励AI大模型投资和研发。
这对于国内大模型厂商出海无疑是一大利好。科大讯飞就将其海外业务的第一站和战略中心设定在东南亚。6月28日,科大讯飞在新加坡举办产品发布会,旗下星火认知大模型与C端智能硬件一同亮相。
科大讯飞云平台事业群副总裁周传福指出,截至2023年6月,讯飞开放平台国际站的开发者总数已超过12万人,其中东南亚开发者数量超过4万人。
出海,机遇大于挑战
更多AIGC有关内容,请持续关注“头号AI玩家”,期待更多AI从业者与我们交流,选题爆料/联络采访/投简历/投稿可添加主编微信zhangjie74510,进AI玩家群可添加小药丸微信banggebangmei,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行业/公司。
「头号AI玩家交流群」进群方式: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并备注姓名+职业/公司+进群,欢迎玩家们来群里交流,一起探索见证AI的进化。
也欢迎围观小红书@头号AI玩家,我们在这里日常练习AI绘画,目标每日一更。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 一起研究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