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面对用户的个性化、极致化需求,“最东西”致力于输出消费决策的标准以解决用户消费需求的痛点。在现场,“最东西”联合创始人、COO张卓林从内容IP化、产品标准、用户习惯几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最东西”内容电商“沉淀式经营”的经验。
▲ 8月26日新榜内容电商主题论坛现场视频
● ● ●
为用户输出消费决策标准
对于电商而言,内容是现在相对比较低成本的流量获取方式。做新媒体就像演员一样,“演而优则唱”,内容做的好,流量成本相对是低的,这时候可以考虑转做电商。
我们前面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走了很多弯路,我们总结出自己的经验,称作一种沉淀式的经营,主要是内容IP沉淀、产品标准化沉淀、用户关系沉淀,还有消费习惯沉淀。
内容沉淀,“最东西”现在在做的就是帮助用户解决消费决策的问题。当用户在消费时,不管是有意识消费,还是无意识消费,都面临一种选择,在选择的时候,可能需要你给他一个清晰的指引,或者一个标准,而我们在做的就是提供这样一种标准。
之所以叫“最东西”,是因为我们在每个品类里面推荐一款东西,这款东西就代表这个细分品类里面的一个标准。如果用户对这个东西非常感兴趣,同时被我们的内容打动,用户可以一起抱团购买,“最东西”是输出一些解决用户消费决策的办法和标准。
内容的本质是解决需求,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其实有很多人极致化、个性化、升级化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举个例子,现在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剧烈的变化,跑步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运动装备这一内容品类中,像美国Spibelt的运动腰包,你的手机、钥匙,所有你跑步时候不想阻碍你的东西都放在这里面来,这个包就能直接应对这样的需求。之前国内是极少的,在跑步兴起的时候,国内大量的品牌厂开始去仿这个牌子。
当你的阅读流量没有那么高的时候,我们要去解决需求,满足需求,甚至是创造需求,有很多需求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右上角是德国的一个洗碗布,在超市里你可能都不会正眼看它。一个正常的洗碗布,家里面多长时间换一换,很多人都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是在做内容的时候,你需要告诉用户,根据洗碗布上面滋生的细菌,多长时间必须要换。我们觉得要创造和发掘这个需求,让用户去更换。
提到IP的价值,我们一直在做的是选择和消费标准,每个品类里面建立这样一个标准。我们从第一篇文章和内容开始建立“最”标准,可能是最靠谱,可能是最极致,可能是手感最好,也可能是材质最坚硬,做一个东西一定要做到有非常强的可识别性。
总体来说我们走的相对比较慢,前面做了这么长时间,也是为我们下一步通过IP价值进行发力做准备。
● ● ●
做别人不敢做的产品
产品沉淀,“最东西”在做的是一类一品,每一个细分品类里面推荐一品,让用户少一些纠结,少一些选择决策的成分。关于产品,我们要敢于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产品,我们会做很多在国内可能见不到的,可能在淘宝见到的时候,也只是零销量的东西。
在这个品类或者全球范围内,这个东西是最优质的,但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可能因为它属于“三无产品”。
第一,国内目前没有认知,因为没有人去做它,你没有认知,它不会在国内进行产品的宣传;第二,没有渠道,没有人敢去做它,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客单价、各方面都有难度,不敢做。第三,可能没有毛利空间。
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是做标准,我们要敢于做三无的产品。
举个例子,来自于英国的爽身粉,这个爽身粉是英国皇家类产品,主要是女王和王子针对他们去定制的,在淘宝是没有销量的,我们卖了三百多件。因为它的价格比较高,没有人敢去做和愿意去做,它是英国皇家认证的货品,在英国国内限购,也限制它流向中国,像我们说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可以让中国人消费好的东西。
产品沉淀是一些标准的沉淀,我们产品做MVP的标准,MVP也就是最有价值的产品。
东西一定要从责任出发,要自己用着舒服。举一个小例子,左边是各种媒体传的神乎其神的日本书包,理应我们会去推荐或者选择这样的产品,但经过产品选品和对比分析,发现这个日本书包并不适合推荐给中国客户使用,太大、太硬。我们在比对之后,反而发现德国的这款书包非常适合,各方面条件能做到最优,我们首先会选择让自己用着爽的包。
● ● ●
熟人的沉淀,信任的沉淀
消费习惯沉淀,沉淀里面说复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高频,一定是高频消费的产品。我们讲两个高频消费产品,一个是饼干,另外一个是水果麦片,这个产品属于食品类的,并且用户有非常强的黏性购买,原因在于我们给用户建立一个非常重要的消费习惯的沉淀。
在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家都是一种陌生人或者半熟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我们要把这些人沉淀成熟人的关系,沉淀出一种信任来。在实际购买用户里面,64%来自于二线以下的地区,消费力、消费欲望都非常强,但是消费资讯和消费资源相对较弱,对于我们推的东西购买频率非常高。
我们做的都是一些比较品类化和最靠谱的产品,这样一个送礼产品需求会非常旺,用户跟我们的客服会有一个非常紧密的联系,随时会问我们买东西时该怎么选择。做好需求产品,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去提醒用户在哪里,应该怎么样去消费。
没有循环是对流量的极大浪费,在微信环境下,流量是逐步递减的。从你的用户打开文章,到跳到原文,再从原文跳到下单,最后完成下单,这个比例降的非常恐怖,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外循环必须要发挥它的极大作用,不同的自媒体属性做的外循环也不一样,我们的属性是让外循环逐渐把递减变成递增。
提到IP,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往左边是社群,往右边是重新定义标准,重新去改变这个标准。我们前面一直在梳理标准,后期我们会聚合标准,之后可能会改变一些标准,最后改变整个消费模式,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我今天的分享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文章内容根据8月26日论坛现场演讲整理而成,内容已经嘉宾确认
- The End -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 新榜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