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虎
编辑 | 张洁
这两天,有点被Z.ai拿捏了。
Z.ai是智谱最近上线的全新产品,7月28日,智谱AI发布了他们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同步上线了Z.ai(chat.z.ai)和智谱清言,还免费开放满血版。
其中,Z.ai能够直接生成预览,让用户实时查看、编辑内容。据AI新榜产品榜最新数据显示,最近两周智谱Z.ai的排名整体呈上升趋势,预计未来一周还会持续上周。
一方面是Z.ai所搭载的新模型发布引起的热度攀升,智谱GLM-4.5模型一经发布就登上了海外社交平台X首页推荐页,仅官方推文就有近80万浏览量,被路透社、彭博社等媒体陆续报道。
截至目前,智谱的模型GLM-4.5已经位列开源社区HuggingFace榜单全球第一,连带Z.ai网站访问量也在短时间内翻了三番。
另一方面,网友们已经“卷”出了各种创意玩法,令人眼花缭乱,也由此带来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比如,我们看到有人用它来复刻视频平台“B站”,不仅能播放视频,还能发弹幕:
还有人用它开发简易版《愤怒的小鸟》:
就连“谷歌搜索引擎”都可以一键直出,还真的可以搜索:
“AI新榜”也上手进行了多轮测试,目前Z.ai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页面简单易上手,搭载的新模型运行稳定,一部分消除了过去使用AI那种“又要开盲盒”的不确定感。
从产品体验的角度,Z.ai简洁的页面、直出的效果、可视化的内容,都有其可取之处。
如果不确定自己想要产出什么内容,点击Z.ai页面下的不同功能,官方还提供了预设内容和推荐提示词。比如,“全栈开发”可以开发出一个带有前端、后端的可体验应用,“写代码”环节提供了不同网页页面的基础代码等等。
“写代码”功能下精选的推荐prompt
此外,GLM-4.5似乎提供了一个大模型新范式,将各种能力都整合到一起,朝着统一各种能力的目标努力,从而实现最佳性能。也因此,搭载新模型的产品Z.ai也变得更易用。从简单的PPT生成到高阶的应用开发,都能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完整方案,给到的并非“半成品”。
这种模型能力和生成速度的提升,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技术门槛正在一点点被抹平。你可以用它开发一些解决个人需求的小产品,或者用它快速验证自己的想法,甚至是落地可行性。
这里也附上我们第一时间对Z.ai和GLM-4.5的上手实测,供各位交流参考:
PPTSD,靠AI治好了
在智谱Z.ai里,最火的功能就是AI做PPT,有网友甚至直言“Z.ai接管了Power Point”。
而我,芳龄30做了20年PPT,第一次觉得自己有救了。
AI PPT的制作方式也很简单,首先进入Z.ai(chat.z.ai)主页后,选择GLM-4.5模型,再点击下方的“AI PPT” ,就可以在对话框内输入需求,让AI生成。
众所周知,干这一行想要跟得上舆论进度就需要及时更新课件,课件哪里来,AI直接来。我们希望AI直接拆解一下最近频频上热搜的“年轮大战”:
用脱口秀演员的方式帮我做个“吃瓜向PPT”,梳理一下最近张碧晨、汪苏泷还有旺仔小乔之间关于歌曲《年轮》的纷争。
仅用时5分钟,GLM-4.5就生成了一份详细的吃瓜指南,梳理了原唱、版权、各方回应、网友调侃,有图有数据有佐证。
完整案例链接:https://chat.z.ai/space/b0eb56gwkwf0-ppt
评判一份PPT的优秀与否,通常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维度:事实准确性、相关性、PPT页面逻辑性以及画面美观程度。
从生成内容上看,这份吃瓜指南详细搜集了近期发生的事件信息,还匹配了主角的图片。很多内容并非凭空生成、泛泛而谈,而是抓取了具体的事实信息,甚至连一方回应的“身正不怕影子斜”,这种谐音梗都放进了课件中。
我还试着在对话框内输入“还是用脱口秀演员的口吻,帮我生成一份调侃互联网显学‘冰学’的PPT”。
完整案例链接:
https://chat.z.ai/space/n08bh6hhr060-ppt
接着,我让它生成一份正经番剧推荐的PPT,看看它能否摆脱枯燥的长文内容,以更实用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推荐。
帮我做一个鬼灭之刃的介绍PPT,并且加上对未入坑的观众的观看顺序建议。
可以看到,Z.ai从内容介绍、故事主线、人物介绍等方面依次展开,很快就生成了一份《鬼灭之刃》的入坑指南,还高亮了整部动漫的亮点。
在搜集信息和生成图片上,它也发挥得很出色,甚至为动漫中不同的元素生成了一个专属图标,在一致性、风格化上和整体完美契合。
除此之外,在页面下方,还贴心地留下了诸如“一定要严格按照观看顺序”的小提示。
但对细节怪来说,这份PPT美中不足的是,文!字!没!有!对!齐!
不过没关系,这一功能下还提供了“编辑”功能。如果有和我一样的强迫症患者,可以点击编辑选项,选中想要修改的细节。比如,我在提示词中进一步提出“对齐文字”的要求。
完整案例链接:https://chat.z.ai/space/v0cbk6vgfj81-ppt
很快,Z.ai响应需求,帮我重新调整了结构,整个过程也很丝滑。要知道,这要是放在传统PPT制作环节,光图文对齐、调整排版、变化间距都要花上大把时间。
这一步骤中还可以要求AI去掉背景图、图标、生成数据柱状图,或者直接删除多余文字等等。
除了上述非正经版的PPT课件,品牌案例汇报、大模型知识点梳理等各种办公场景下的内容,都能让Z.ai生成。
AI全栈开发,
一键生成超火的《地球online》打分系统
除了PPT生成功能外,Z.ai提供了不少有趣的玩法。新上线的“全栈开发”功能同样也很实用,一句话能生成网页、应用、小游戏,还能上手体验。
比如,之前很火的“AI山海经”,现在不用愁找不到可对战的“神兽”了,试试让AI自由组合生成。
帮我做一个有意思的网页“AI山海经生成器”。目标是:用户输入物体A,再输入物体B,能够自动生成一个组合起来的物体C。比如物体A“乌龟”,物体B“蜜蜂”,形成物体C“龟蜜(闺蜜)”。
谁能想到,这种高完成度、可体验的小游戏,提示词却只需要一句话,就让我体验到了一站式AI服务。
Z.ai网站还支持Artifacts功能,能够直接生成预览,可以实时查看它生成的代码内容,以及开发进度,大大提升了我的编程氛围感(这何尝不是一种Vibe Coding呢)。
Z.ai预览页面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会自我纠正并丰富我的提示词,比如,意识到这是一个“双关语”,还提醒自己“老虎+蝴蝶”不能生成“虎蝶”,要生成全新名称。
更关键的是,我的第一版提示词中其实只想简单的生成文字名称就可以,降低一点难度,不用调用其他工具。但新模型帮我优化了交互页面,多生成了神兽图片,整个可玩性一下就被提高了。
但客观来说,还是有一些设计可以进一步细化的,比如,生成的初版UI设计Emoji图标过多,以及它默认生成的案例中没有网上非常流行的“猎奇”神兽名称,可能和背后需要开发者调用的数据库相关。
接下去,我还提升了开发复杂程度,让它生成超火的游戏《地球Online》评分系统。(《地球online》是一款开服46亿年之久的开放世界游戏,游戏面积高达5.1亿平方千米,画面细节一比一还原,生物类型丰富,奇观地形万种,同时在线人数高达80亿人。)
开发一个游戏“地球online”互动评论区。首页设计需要有“地球online”的游戏名称和游戏图片。用户可以在评论区打分评星级,并输入文字评论,评价和星级以信息流的方式显示。设计交互按钮,允许用户彼此点赞、评论。
完整案例:
https://b06cj6727jy0-deploy.space.z.ai/
可以看到,我所说的“评论”“点赞”“评级”都在Demo中实现了,只不过还需要优化“新增用户评论”等交互细节,比如发送相关评论后,其他用户无法查看新的评论内容。
我回顾了它的工作流程,发现它会把我的需求一个个转换成待办事项,完成一个就划掉一项,可交付率肉眼可见地提升。
不过,GLM-4.5生成的评论缺乏一些网感,比如,它真的以为这是一款模拟地球的“地理知识科普”游戏。
但从技术实现上来说,它能做到将代码、推理、Agentic能力都集成在单个模型中,模型原生具备在前端编写网站,还能通过工具调用接口,支持任意的智能体应用等能力。
在2025年Agent热潮下,大模型厂商们都在寻求一个能连贯执行任务、具备一定自治能力的智能体,却少有产品能够真正留住用户,而这背后的成败关键仍在于模型的核心能力。
随着GLM系列大模型能力的显著提升,推理、代码、执行最终被串联到一起,Agent自主执行任务才真正开始落地,复杂的任务就不再需要复杂工程。
乔布斯曾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向他们展示。如果直接问顾客想要什么,可能他们只想要更快的马。”
智谱似乎就在找那一匹“更快的马”,能够理解复杂目标、自主规划并执行多步骤任务的“全优生”,一个拥有夯实底层模型能力、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
那个被OpenAI列为全球竞争对手的智谱,没有放弃探索AGI的上限。
「AI新榜交流群」进群方式: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并备注姓名+职业/公司+进群,欢迎玩家们来群里交流,一起探索见证AI的进化。
欢迎分享、点赞、推荐 一起研究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