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Kino
编辑 | 张洁
最近,一个名为“Praktika”的AI外教产品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为其背后仅有30余人的小团队,却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近2000万美元年收入。
数据来源:Lean AI Native Companies Leaderboard
这里补充介绍一下:Lean AI Native Companies Leaderboard这个网站收录了很多“小而美”的AI原生创业公司,它要求上榜公司同时满足三个标准:年收入 > 500万美元、团队规模 < 50人、成立时间 < 5年。收录信息来自公开记录、官方披露,或者创始人或企业代表确认,以确保准确性,排行榜每周更新。(网址:https://leanaileaderboard.com/)
Praktika于2022年5月上线,它最大的特色是在App中引入了由AI生成的虚拟外教(Avatar),可以模拟各种真实对话场景,与用户进行一对一互动。
截至目前,Praktika在全球已经拥有超500万用户,年化收入接近2000万美元。2024年5月,Praktika完成3550万美元A轮融资(Blossom Capital领投),加上早期的种子轮融资,总额达到3800万美元。
如果我们将镜头拉远,会发现Praktika的亮眼表现并非孤例,近两年,市面上涌现出不少“AI外教”产品,竞相角逐全球语言学习市场。
众所周知,第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和个性化指导,但真人外教往往费用较高,AI外教则提供了一个廉价又高频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语言学习成为“AI+教育”赛道中最热门的场景之一。
在AI语言学习赛道的市场潜力和投资热情背后,Praktika究竟是如何俘获如此巨大市场的?行业又面临着哪些挑战?AI外教真能取代真人老师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Praktika进行了一番体验,并横向对比了几款同类产品,试图梳理出这一新兴市场的竞争格局、通用打法与未来走向。
实测Praktika:
拟人化、个性化的AI外教体验
为了深入了解Praktika的产品逻辑,我在Praktika沉浸式学了几天英语,我们可以先它最初的引导流程中一窥其产品思路。
在开始学习前,你会经历一个问答环节,App会根据你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生成一套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给人一种十分精细化、定制化的感觉。
首先是语言水平的自我评估,选项涵盖了从A0(新手)到C2(母语级)的欧标(CEFR)等级自评。这是语言学习App的常规操作,你可以选择学习目标(例如日常会话、考试提分、商务沟通等),系统会推荐相应难度的课程和练习内容。
接着,App会问“你将在哪里使用这门语言?”,选项包括面试、演讲、会议、商务谈判、社交沟通等具体场景。还可以选择希望学习的口音(美式、英式、亚洲、澳洲)和教学风格(友好休闲、正式结构化、轻松有趣),设定每天学习的时间等。
完成引导后,就到了Praktika体验的核心:AI虚拟人外教,Praktika提供了一个角色列表供用户选择。
每个Avatar不仅有拟真的3D形象,还被赋予了不同的口音和性格标签(如Min-jun是“K-POP”、“友好”、“迷人”;Xander则是“吸血鬼”、“讽刺”、“直白”)。
但这些虚拟外教的形象整体带着一种“游戏建模感”,面部五官和皮肤质感看上去有点像游戏《模拟人生》捏出来的角色。
Praktika还引入了游戏化的升级和外教形象自定义系统,你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等级,从而解锁新的外观配饰(如眼镜、首饰)。
不过,部分角色的设计与真人明星、现有知名IP高度相似。例如,Min-jun是一个韩国K-pop练习生,Raika的形象与热门乙女游戏《恋与深空》的女主角非常接近,而Xander,无论从外形还是“Sarcastic”(讽刺)的性格标签来看,都与《恋与深空》中的角色“秦彻”十分相似。
《恋与深空》秦彻
虽然利用成熟、受欢迎的角色原型,可以迅速抓住用户的喜好,降低用户对新角色的认知成本。但另一方面,这种高度相似性可能引发潜在的版权争议和法律风险。
在引导流程的最后,Praktika会弹出订阅界面,年费为498元(折合每月41.5元),季费为168元(折合每月56元),可免费试用一周。“比真人外教便宜50倍”是Praktika直接的宣传口号,相比动辄每小时上百元的真人外教费用,Praktika确实有显著的价格优势。
在语言练习的自由度上,Praktika给出了较大的空间。除了预设课程,你还可以自定义话题和角色扮演,设定一个情境,并规定AI导师扮演的角色和你自己的角色。比如,你可以和AI外教模拟一场“向风险投资人介绍新产品”的场景。
另外,Praktika主张让AI外教成为一个有记忆的、真正懂你的长期学习伙伴。如果你授权App记录自己的职业背景、学习目标和个性化偏好等个人信息。理论上,AI在后续的对话中就可以调用这些信息,主动引入与你相关的话题,让对话内容更贴近你的真实生活和需求。比如帮你练习求职面试、商务会议中的表达,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泛化场景。
每节课通常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例如在咖啡店点单、求职面试、旅游问路等情境对话。AI外教会先抛出话题,并引导你展开对话练习。
在最初的问答环节中,Praktika询问过“你想把多少时间用在对话 / 游戏上”,我选了“50-50”,果不其然,在实际体验中,Praktika不仅会靠传统的对话任务来维持学习进度,还会通过游戏化的互动来提升沉浸感和趣味性,以在学习与娱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比如,在聊“Work Life(工作生活)”这个话题时,AI外教主动提出玩“Cute or Cringe”的问答,让我判断一些职场情境是有趣还是尴尬,并解释理由。
“Cringe”这个词在海外网络文化中很流行,用来形容让人尴尬或不适的行为,“Cute”则是指可爱、有趣,“Cute or Cringe”的玩法通常出现在朋友聚会、约会破冰或者社交媒体互动里。重点不是输赢,而是借机表达观点、分享看法,增加话题。Praktika把它搬到口语练习场景里,本质上是更有网感的一种问答练习,你需要用英语表达立场并解释理由,这比正式的问答来得更轻松有趣。
有时AI外教甚至会凭空拿出一张卡片,让我用英语描述卡面上的内容。你也可以上传照片、音频、视频或文档(如简历)进行互动练习,例如模拟面试或学习关于周围环境的词汇和表达。
在对话练习中,如果你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可以点击💡标识,AI会生成一条示例回复。你可以选择直接复述,也可以在参考的基础上稍作调整。
AI外教会给你的每个回答即时反馈,你可以点开会话气泡左边的小眼睛图标查看分析,内容通常包括语法分析,更自然、更地道的替换表达等。
比如我的原话是 “My task leader asked me to drop the article today.”,AI会提示更好的表达是 “My team leader asked me to submit the article today.”,并附上原因说明:“task leader”在英语中比较少见,“team leader”更常用,动词“drop”太口语化,在提交文章的语境下容易引起误解,更合适的动词是“submit”。
总体上,Praktika在这个例子里给的建议是正确的,但解释有些简化,他没有提到“Drop”在口语和网络语境下,有“发布、放出”的意思,所以“drop the article”在非正式场合可以用来表达“把文章发出来”。所以直接判定为“不正式,容易引起误解”,某种程度上说明,AI外教的教学倾向更偏向安全、标准的表达。
而且,Praktika的反馈仅侧重于语法和词汇,忽略了发音和流利度,缺乏个性化的发音反馈。
除了常规的语音和文字对话外,Praktika也提供了视频通话的选项,但这一功能似乎并不具备真正的视觉能力。当我问他能不能看到我的发型和穿搭时,他调侃道:
“Ha! If only. Sadly, I don’t get to feast my eyes on your hairstyle or outfit—no matter how stunning or tragic they might be. I’m stuck here in the eternal darkness of text-only, so you’ll have to describe your look if you want me to judge it… or admire it. Now, let’s make this useful: describe your look today like you would to a colleague during a coffee break. I’ll help you spice up your workplace vocabulary—and maybe I’ll even pretend to swoon.”
“哈!要是能看到就好了。可惜我没法欣赏你的发型或穿搭——无论它们是惊艳还是惨不忍睹。我只能困在这无尽的文字黑暗里,所以如果你想让我评价,甚至夸你,就得自己来形容一下。好了,让我们把它变得更有用点吧:像在茶歇时跟同事闲聊那样,描述一下你今天的穿搭。我会帮你丰富职场词汇——说不定我还会假装被你迷倒呢。”
从他的回答中,还可以看出Praktika在话题引导上的设计非常明显,如果对话内容偏离了英语学习,AI外教会巧妙地把话题拉回学习轨道。它不像聊天机器人那样无条件陪聊,而是试图让所有对话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在尊重用户的聊天意愿、保持自然感和趣味性的同时,保证对话仍然服务于学习目标。
AI外教真能取代真人老师吗?
在体验过Praktika之后,我们大致可以感受到AI外教产品的优势与短板。一方面,AI外教降低了开口练习的门槛,也通过即时反馈、拟人互动增强了沉浸感。但与此同时,在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体系化程度,以及产品体验上,依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而且,由于产品的底层AI能力大多来自少数几家大模型(如ChatGPT等),目前市面上的AI外教类产品在核心功能和体验上趋于同质化。
海外的Call Annie、Talkpal、Gliglish等产品是Praktika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它们都以开放式对话练习为核心,所宣称的功能点也都大同小异,比如AI虚拟人外教对话模拟、实时纠音反馈等。
Call Annie
Gliglish
国内的在线教育巨头有道也加入了AI口语教练的竞争,推出AI虚拟口语私教Hi Echo。
ELSA Speak是发音与口音教练领域的佼佼者,这类应用的专长在于提供精细化的发音指导,常被推荐为其他学习工具的补充。
Duolingo则是语言学习市场的传统领导者,很多AI创业公司正在试图从它手中抢夺市场份额。2024年,多邻国的月活跃用户超1亿,年收入超6亿美元,市值约80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者。
作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语言学习App,Duolingo也在积极拥抱AI,并在引入AI后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吸金能力。2023年,Duolingo在接入GPT-4后,推出了付费功能Duolingo Max,增加了AI角色扮演对话、答案解析等交互式功能。
Duolingo的策略是将AI融入游戏化教学体系,通过可爱的IP角色与AI技术结合,提升互动沉浸感,例如让用户与虚拟角色视频通话对话等。与Praktika对比,Duolingo更注重游戏化和课程结构化,AI导师功能较弱,Praktika则强调沉浸式会话和个性化AI导师。
7月29日,OpenAI正式推出ChatGPT的学习模式(Study Mode),旨在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完成作业。目前,该功能已向所有免费、Plus、Pro及Team用户开放。ChatGPT的用户经常戏称其为“G老师”,这下算是实至名归了。
当通用大模型的能力越来越强,边界不断拓宽时,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一个专门的应用?是当前所有垂直领域AI应用正在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AI外教产品必须回答的问题。
当ChatGPT的语音对话能力逼近真人,并且能够循循善诱地教学时,Praktika这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不能再仅仅是能对话,而是应该提供点面结合的、结构化的学习体验。包括规划清晰的学习路径和结构化的课程,根据用户的水平和学习目标,将对话练习与知识点讲解、课后复习等环节结合起来。
随着AI外教不断精进,甚至能在某些场景下做到比真人更耐心、更高效的陪练时,另一个问题又摆在眼前: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与真人教师的关系?AI外教真能取代真人老师吗?
这场由AI驱动的教育变革,最深远的影响或许并不是取代真人语言教师,而在于重塑其角色。真人老师们将无法再通过提供基础语法纠错来体现价值,因为AI能以极低的成本大规模地完成这些任务。未来的语言教育很可能是“AI+真人教师”相结合的模式,AI擅长陪练、答疑、个性化辅导,而真人教师在学习规划和情感交流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AI新榜交流群」进群方式: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并备注姓名+职业/公司+进群,欢迎玩家们来群里交流,一起探索见证AI的进化。
欢迎分享、点赞、推荐 一起研究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