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马拉松迎来了秋季赛的高光时刻。
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从北京天安门到杭州西湖,全国至少有15场马拉松相继鸣枪开跑。这场席卷全民的跑步热,在此刻有了具象化的表现,就连小米集团合伙人卢伟冰也在微博记录了北马赛道的盛况。
但在赛道另一面,却是马拉松的“取消潮”。
原本计划于11月2日同一天开赛的马拉松中,至少有18场在临近开赛前发布了赛事变动通知。另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6日,发布变动通知的赛事已超过100场。
有跑者惋惜自己好不容易拿到中签名额,却接到临时取消的通知。
也有非跑者认为,过于频繁的马拉松赛事,对当地居民的交通、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城市能否顺利承办一场大型马拉松,其能力也有待考量。
虽然讨论声各有起伏,但可以确定的是,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跑步趋势,在互联网的内容世界里正热得发烫。
据新榜旗下各内容平台数据工具,近一年来,#马拉松 话题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的话题播放量累计增长达到180亿,一条记录盐城马拉松起跑时刻的视频在抖音获赞184万。此外,更有多位马拉松博主近一年涨粉百万,其中如“爱跑步的李老师”涨粉503万,跻身千万粉博主之列。
马拉松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的话题总播放量
那么,马拉松究竟为内容创作与商业世界开辟了哪些充满机遇的新赛道?当奔跑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其价值如何被重新定义?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近期与多位身处浪潮核心的马拉松跑者展开对话。他们中既有万千马拉松跑者的代表,也有头部体育媒体、MCN创始人。透过他们的视角,我们试图寻求答案。
从3公里到全马,
谁在消费马拉松内容
42.195公里,是全程马拉松的距离,相当于绕标准400米操场连续奔跑105圈。
为了顺利跑完全程,跑者需要用日复一日的训练做基底,以及强大的意志力为支撑,以应对比赛时那些体能逼近极限、仿佛每一步都在对抗地心引力的“撞墙”时刻。
这正是马拉松这项极限运动让无数跑者为之痴迷的原因。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能够掌控自己奔跑时的每一段节奏、每一次呼吸,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对于生活的掌控力。
就如日本马拉松名将大迫杰所说:马拉松追求的是忍耐力强与坚韧的跑法,没有一路坚持奔跑,就不能收获强大,“随着一个个目标实现,譬如跑完全程的欢欣与成就感无以伦比,这跟人生相通”。
目标感明确、付出就有回报,成为大多数跑者爱上马拉松的理由,媒体人邓璟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1月,很久没有跑步的邓璟重新拾起这项运动。最开始,他连完成3公里都会吃力,但在孤独、艰辛和忍耐中,他从5公里、10公里慢慢增加到20公里,稳步打下跑量基础。
同年11月,邓璟报名了自己的首个半马。虽然1小时43分的成绩未达预期,但他收获了比成绩更重要的感悟,“跑步让我穿过阴云密布”。
作为40岁+的中年男人,日复一日的马拉松训练让邓璟变得更加专注与聚焦,各种压力得到舒缓,以及获得独属的静谧空间和珍贵的心流状态。
昨天,距离他首个半马后的一年,他在杭州迎来了自己的首个全马,最终以4小时13分完赛。他坦言自己因为中途抽筋“跑崩了”,明年再战。
杭马中的邓璟
从3公里到半马再到全马,靠的是科学系统化的训练。邓璟说,他关注了社交媒体上绝大部分跑步博主,还搜罗中文和外文的数十本跑步专业书籍阅读,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跑步方法论。
跟他一样,有海量跑者会在马拉松练习和比赛时,参考专业跑步博主的建议,构建自己的训练体系,这为马拉松博主的活跃提供了机会。
从马拉松博主的内容风格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其一是跑步科普类,也是最常见的类型。
对于初试长跑的新手而言,如何调整跑姿避免膝盖受伤、规划每周跑量,出现肌肉酸痛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看似基础,却构成跑者安全入门的关键,也成为博主源源不断的选题参考。
新榜编辑部观察到,大多数马拉松博主会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实用的跑步技巧。这类选题的长尾流量较高,受时效性的影响小,即便发布时间是几年前,评论区仍会有近期更新的留言。
作为头部跑步媒体跑野大爆炸创始人,孙瑞一表示,今年初,团队策划并推出《初跑者100问》系列视频,希望以专栏的形式,从0开始介绍正确的跑步知识,为初跑者搭建完整的框架。如果后续有升级版本,将以此为基础,再补充10-20个问题,复用率较高。
其二是赛事体验型,主打vlog记录和成绩分享。
当进入下半年的赛事旺季,马拉松博主的镜头密集投向各大赛场。从前期备赛、目标制定,到赛前领物资、补给准备以及参赛时的氛围感受……这些vlog形式的影像记录,让无法亲临的跑者能直观感受到马拉松的魅力。
此外,部分马拉松博主也会立足于个人特色,创作出风格更鲜明的内容。
比如全网粉丝超840万的“大正爱跑步”,他原本是一名机械厂的普通工人,凭借在马拉松赛道上的亮眼表现,达到马拉松国家健将标准,改善了生活水平,成为跑者中的励志典范。他不仅会在账号上分享备赛日常,也会记录温馨的家庭生活。
“这里是1124酱”主打每天凌晨4点起床跑步,每次跑2个小时左右,这样的习惯她从学生时代一直坚持到职场。跑步途中,她会时不时穿插热血语录,成为不少跑者的精神氮泵,截至目前已积累超124万粉丝。
“这里是1124酱”与知名UP主“峰哥亡命天涯”曾共同跑过杭州龙井线
除了卷速度、拼成绩,也有博主利用近年来马拉松补给办成流水席的特点,以“吃播+慢跑”为特色,形成明显的内容差异化。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马拉松博主属于多栖领域发展,活跃于多项运动项目中。
例如全网粉丝量超820万的“游不动的小明”,会挑战跑步、骑行、游泳、爬山等多项运动,他的账号简介写着“记录业余铁三爱好者的训练日常”,从账号内容来看,他涉猎的运动相对多元化,也会与其他运动博主合拍视频,面向的观众群体也更广泛。
流量与商业变现,
马拉松经济的线上迁移
马拉松不仅为博主带来流量与关注,也为他们带来商业机会。
常见的如品牌合作与广告植入,从跑鞋、运动服饰到运动手表、能量胶,博主既是产品的切身使用者,也是推广传播者。
尤其是刚入坑的马拉松新手对于装备购买时的疑惑,都足以让博主们推出数期视频进行安利。
部分资深跑者更创立了自己的服装或装备品牌。
比如多届马拉松国内女子冠军焦安静,就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跑步袜品牌,多个平台的累计销量均超万件。
随着马拉松赛事与当地文旅的结合愈发紧密,也有主办方邀约博主担任赛事推广大使,以现场解说或策划特色跑团等方式,展开深度合作,打响当地体育赛事的知名度。
公众号“听筒Tech”曾提到,今年初,某二线城市举办了一场半程马拉松,这场赛事在“大正爱跑步”等诸多运动博主的带动下迅速出圈,这是传统传播渠道所不具备的影响力。
“大正爱跑步”10月底参加的潍坊马拉松
马拉松领域的火热,也让MCN机构看到了机会,意欲形成规模化效应。
一种是批量签约马拉松博主。通过在日常训练、跑马比赛中的达人共创,以点及面,带动更广泛的传播量,打造“体育垂类”的MCN机构标签。
以北京后浪互娱为例,“爱跑步的李老师”、“大正爱跑步”、“游不动的小明”等头部马拉松博主,均是旗下签约达人。新抖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后浪互娱旗下体育类达人占比达到57%,商业模式集中在广告商单、直播带货。
另一种则是MCN、训练营、电商等多线业务并行,打造品牌效应。
比如青浪,其MCN业务成立于2025年5月,旗下已签约十余名跑步博主,全网粉丝量550万的“瑟瑟跑步”就是其联合创始人之一。
此前在2020年,青浪已经启动跑步训练营项目,线下扎根深圳、上海、广州等5个城市,线上聚焦直播间教学,已积累超1万名会员。2022年,青浪涉猎电商业务,不仅为达人、品牌提供直播服务,也在筹备自营的运动服饰品牌。
青浪MCN创始人深海表示,从训练营到电商再到MCN,青浪的商业链条正在日益健全。他最终的目标,是将青浪打造成一个跑步品牌符号,满足跑者的多样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深海与青浪旗下大部分团队成员都喜爱跑步。上周日,深海与多位旗下达人共同参加了北京马拉松,以赛代练,取得了2小时48分的成绩。
青浪MCN旗下部分博主
即便都身处跑步内容生态圈,但每位玩家呈现出的状态不尽相同。
目前,跑野大爆炸逐步向媒体集团的定位靠拢,旗下既有专注于路跑赛事的“跑野大爆炸”,也有聚焦越野跑的“越野看台TRAILC”,以及关于户外生活的 “SKYALANDSEA”,同时承接多场路跑、越野跑赛事合作,以及MCN的达人签约和商业咨询服务等。
由于总部设在上海,跑野大爆炸近年来一直参展上海马拉松博览会。对此孙瑞一表示,“这是我们展现实力的时候”。
不止42.195公里:
马拉松内容的转型与突围
跑步常被称作启动门槛最低的一项运动。只需要一双合适的跑鞋,走出家门、迈开脚步就可以开始奔跑。
然而,跑步也是最难坚持的运动之一。无人陪伴聊天,社交互动趣味性有限,像是一场只属于自己的修行。
也因此,当马拉松博主在视频中聊到训练计划、装备补给、伤病休养等话题时,都能引起跑者共鸣。借着博主的镜头,跑者们看见了自己。
但由于今年下半年赛事频繁取消,马拉松话题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影响。
有业界人士认为,一部分过去以赛事奖金为目标的中部偏头部跑者,以及那些以记录马拉松赛事做内容库的马拉松博主,都可能会面临预期落空的情况。
数据方面,给出了最直观的反馈。以小红书为例,新红数据显示,今年3、4月,马拉松春季赛时期,#马拉松 单月话题浏览量增量分别达到1.4亿和1.7亿,而今年10月秋季赛时,其话题增量为7147万,差距已有所显露。
为此,中头部跑者、马拉松博主、乃至以赛事为宣传切口的品牌们,都需要适应新水温。
马拉松运动员管油胜就在社交平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给众多PB220想转型职业的跑者当头一棒”。
不少中头部跑者都会针对赛事制定严谨的训练计划,赛事取消可能打乱其阶段性训练节奏。此外,赛事不只有奖金,更有提升知名度的机会,一定程度也会减少其在品牌曝光的机会。
因此,一些跑者选择转型跨项。比如刚在北马以2小时31分夺得国内女子第一的黄雪梅,本职是一名程序员,赛事奖金虽并非她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赛事变动仍会干扰训练安排。目前,她已经尝试参与越野赛,持续在跑步圈保持活跃。
今年7月,黄雪梅拿下2025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女子70公里组冠军
对于马拉松博主而言,光靠成绩,可能很难让他们一路长红。
根据中国田协的《2024年中国路跑工作报告》,认证赛事中马拉松成绩在3小时及以内的跑者超过1.8万人。据邓璟观察和估算,参加过正规马拉松赛事的“破三跑者”(即全马跑进3小时),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有10万人,“如果跑步博主只想靠成绩搏一搏(获得收益),竞争难度还是挺大的”。
马拉松博主的账号内容卷向趣味性、专业深度,已然是大势所趋。
比如“爱跑步的李老师”,近半年在小红书涨粉330万,多次位居新榜发布的小红书涨粉周榜前三位。其背后涨粉原因在于她频频现身线下商场宠粉,当粉丝认出戴假发或乔装打扮的她时,便会收获购物免单的福利。
邓璟认为,马拉松博主一方面可以考虑向纵深、专业内容发展,以更纯粹的干货获取关注,赢得长尾流量(比如博主“轻衣快马”);另一方面是做出特色,比如尝试跨界融合,像跑步+职场/心理状态,通过向内探索的形式,让跑者在长跑过程中获得更多人生思考。
邓璟分享自己关注的马拉松博主,内容相对硬核干货
马拉松同样也是品牌竞标冠名赞助权的必争之地。
从起跑点到终点线,任何一位跑者都能直观地感受到马拉松赛道的品牌浓度。
2024上马沿途,赞助商耐克的展示文案
但据邓璟观察,近年来很多马拉松赛事的主赞助商不再是运动品牌,转而是汽车、银行、房企等,比如2025北马的冠名赞助商是中国银行,杭马的冠名合作伙伴是吉利汽车。
当运动品牌从主赞助商位置的退出,一定程度上说明其传播效应已经存在递减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品牌在获客渠道上的式微,相反,他们找到了新的着陆点。
以耐克、New Balance为例,均在今年举办了10公里的小规模路跑活动,在降低参与门槛的同时,也向更广泛的大众敞开怀抱,埋下了垂直入坑长跑的种子。
孙瑞一举例,美国的跑步潮历经几十年,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全球通用的减压法。
据悉,这场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浪潮,最初由社会精英引领,伴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觉醒,逐渐演变为覆盖各年龄层的主流生活方式。
而就在近期,中国田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马拉松赛事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马拉松大众选手名额不低于90%,积极举办距离更短、门槛更低的健康跑、欢乐跑等赛事。
这或许会激励更多普通人去完成人生中的第一场长跑。正如《强风吹拂》所言:“跑步于我而言,不只是运动,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热情旋律。”
 
            作者 | 小八 
             
            编辑 | 张洁 
            
 
        关于新榜
                           
                              
                            
                           
                                
                                                   
                          
                        
                                                    
                            
                          • 作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内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体内容营销和企业服务系列产品,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内容资产获取与管理,服务于内容产业,以内容服务产业。
                         
                             
                         
                            
                          • 我们的客户既包括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中国平安、比亚迪、京东、通威、贝壳、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迪士尼等头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长的中小企业、新兴品牌和MCN机构。面向企业的内容化组织建设,新榜提供从公域流量募集分发到私域内容运营建设的各项所需。
                         
                             
                         
                            
                          • “新媒体,找新榜”是我们的使命。凭借全面稳定的新媒体内容数据产品和企业服务能力,新榜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数字广告领军企业,曾荣获“全国内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中国广告新媒体贡献年度大奖”等称号,拥有多个传播评估监测专利。浏览器搜索新榜官网,获取更多新媒体动向。
                         
                             
                       
                           
                       
                          
                        
                           
                       
                            
                        









 - 多平台社媒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