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是一个轮回”,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这不,曾在微博时代红极一时的bot账号,近期又在小红书卷土重来了。
bot是robot(机器人)的简称,最早是指由程序自动运行、定期发布内容的机器人,比如准点报时bot。随着时间推移,bot的含义逐渐扩展,演变为由真人运营的账号,走红于微博、推特等国内外社交平台。
这些真人运营的bot账号模仿机器人风格,以客观、中立的方式收集和发布信息,常见于圈层文化、知识分享等领域,吸引了一大批同好关注。比如分享搞笑内容投稿的“天秀bot”,就在微博积累了超千万粉丝。
现如今,一些微博bot账号近乎停更,反而是小红书成为了bot们的新乐土。
今年10月中旬起,这些不同领域的bot账号在小红书如线面一般繁衍开来,它们几乎清一色地使用像素风的logo,配上飘扬的彩色丝带,似乎将时间拉回到了古早的杀马特时代。
“如此美萌的我们bot”,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账号之一,仅一条入驻小红书的笔记获赞2.8万,短短一个月涨粉11万,不少网友聚集在评论区求问变美教程、如何让穿搭变萌。
在小红书,诸如此类的bot不胜枚举,既有专注省钱的“穷鬼生活指北bot”,也有推荐适合梨形身材服装的“梨形穿搭bot”,还有“晚学家”创建“贫贱夫妻百事哀bot”,发布各类晚学课件。
一时间,bot成为小红书最新的起号“邪修大法”,吸引不少人掘金其中。
为了探究小红书的bot账号如何兴起,这波走红的账号与早期的微博bot又有哪些异同?我们和三位被称为“皮下”的bot运营者聊了聊。
不同于外界对bot轻松起号、遍地是广告的猜测,我们发现,这些账号大多“出道即巅峰”,往往第一条入驻笔记热度最高,之后流量渐渐下滑直至无人问津。
短时间内,这些bot背后的皮下运营者们似乎也难逃“为爱发电”的商业化困境,但她们的故事又远不只流量与变现,还承载着她们年少的梦想与小小的理想主义。
单月涨粉11万,
我在小红书靠bot“零帧起号”
“如此美萌的我们bot”称得上是小红书bot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该账号创建于10月18日,一个月的时间,在小红书吸引了11.2万粉丝关注,堪称“零帧起号”。
新榜编辑部观察到,“如此美萌的我们bot”几乎引领了后续小红书bot的画风,使其变成清一色的像素风,叠加蝴蝶结、丝带等可爱元素。
“如此美萌的我们bot”的皮下运营者小萌,是一位05后的大三学生,她告诉我们,这一画风源自儿时阅读的少女杂志:粉红色基调搭配蕾丝、蝴蝶结装饰,内页专栏收录一系列变美技巧、美图分享。
在创建账号时,小萌想把这份少女心带到bot中。
“‘美萌’取自网络用语‘美而萌之’,我希望能在账号中分享一切给生活带来美好的事物。”带着这种定位,“如此美萌的我们bot”发布第一条入驻笔记后,很快便在小红书走红。
最先涌来的是大量的私信,“发布笔记的第一天晚上,我收到了上千条私信,消息一直弹出来,我连夜整理了几篇投稿笔记准备第二天一早发布,特别兴奋。”小萌回忆道。
这些私信投稿大多围绕美妆、个人护理展开,比如分享可爱的拍照滤镜、求助如何打理头发、推荐美萌穿搭等,小萌有一种在小红书中制作了一本“电子少女杂志”的感觉,大家在评论区互相分享变“美萌”的经验。
截至目前,“如此美萌的我们bot”已在小红书发布了87篇笔记,单篇笔记最高点赞量为3万,几乎每条热门笔记下都有成百上千条评论。
“如此美萌的我们bot”在小红书走红后,一批bot账号也随之涌现,比如“9.9r也可以爽买bot”。
“9.9r也可以爽买bot”主打“花小钱办大事”,邀请网友投稿分享九块九买到的好物,从11月5日至今,半个月的时间,其小红书账号粉丝量增长至7.7万。
不同于其他单纯搬运发布投稿的bot,“9.9r也可以爽买bot”的皮下运营者拆拆更像是套着机器人的壳“整活儿”。
她不会直接发布网友的投稿内容,而是从这些投稿评论中汲取灵感,重新编辑发布。
比如,她曾发布过一条名为《9.9r也可以爽买的桃黑黑元素好物》的笔记,头图还放上了桃黑黑的经典红黑色卫衣以及他爱吃的肯德基,截至目前,这条笔记在小红书获赞上千,评论区也有许多网友玩梗。
这种带点抽象的小巧思贯穿“9.9r也可以爽买bot”,或许也是拆拆在众多bot中起号成功的关键。
小红书不只有实用主义的好物分享类bot,还有单纯内容分享型,比如“文科不会完蛋bot”。
在一片唱衰文科的声音中,木木创立的账号“文科不会完蛋bot”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作为一名高二文科生,木木从选择文科的那一刻起,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文科没有出路”、“文科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文科不会完蛋bot”应运而生。
“文科不会完蛋bot”一改热门的像素风,它的头像是白底黑字的“历史”二字,每篇笔记的封面图都是一张印有“文科不会完蛋bot”字样的绿色图片。
木木告诉我们,封面图的背景颜色,是她从十几个深浅不一的绿色中挑选而来,她觉得这个颜色尤为古朴,恰好契合外界对文科生的“书呆子”的刻板印象。
左图为“文科不会完蛋bot”的头像,右图为封面图
目前,“文科不会完蛋bot”在小红书拥有超8000个粉丝,不少文科生在这里抱团取暖,请教学习选专业的经验、寻找就业出路。
与此同时,一些前线冲浪的品牌官方账号也来凑热闹玩梗:名创优品来了一波回忆杀,起名“快乐老家回忆bot”;瑞幸咖啡立志成为全网最会“喝”的官方账号,自称“老喝家bot”等。
新榜旗下小红书数据工具新红显示,近30天,小红书#bot 话题新增浏览增量达1204.28万次,相关笔记预估阅读数为2087.2万次。
出道即巅峰的bot们,困在流量中
零门槛、起号快,既给bot账号带来红利,却也导致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纵观小红书的bot赛道,大量账号都围绕平价好物、氛围感穿搭推荐展开,甚至出现套用其他bot账号名的情况。
这些同质化账号,让用户渐渐失去了关注多个bot的动力。拆拆直言:“关注10个bot,其中有8个都能像消消乐一样自动消除了。”
内容同质化之外,还有暗广问题。
bot的核心吸引力在于“真实网友分享”,但随着流量增长,一些博主和商家开始在评论区“夹带私货”,既影响网友的观感,也会给bot招来负面评价,一般只能由皮下运营者自行辨别删除。
一开始,小萌只能分辨出最基础的暗广,比如两个人在评论区一唱一和“热演”推荐产品。渐渐地,她识别暗广的能力愈加成熟,每当看到有人分享产品时,都会先点进其账号主页查看,如果经常发布广告的话,就会被她识别为广告,直接删评。
这样一来,皮下运营者的工作量陡增,小萌提到自己基本每天要花三个多小时来运营账号,其中很多都是用于识别暗广。
识别暗广,对bot皮下运营者而言或许还算是“甜蜜的负担”,但目前她们还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流量下滑。
小萌、拆拆和木木都向我们表示,自己账号大部分的粉丝均来自第一篇入驻笔记,近期她们发布的笔记流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粉丝增速也在放缓。
据新榜编辑部观察,近7天,“文科不会完蛋bot”单篇笔记在小红书的获赞量仅有个位数,“如此美萌的我们bot”单篇笔记在小红书的获赞量维持在一两百,流量与巅峰时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如此美萌的我们bot”近期小红书笔记点赞量仅有一两百
可见,“零帧起号”后,小红书的bot们正面临“出道即巅峰”的困境。
bot账号比较依赖网友投稿,如果流量下降,网友的私信投稿也会随之减少,皮下运营者可能还会面临无内容可发的情况。
为此,一些皮下运营者们也开始尝试不同的运营方式,以此增加曝光量,比如调整笔记发布时间或对投稿进行二次编辑。
为了找到哪个时间段发布笔记流量最好,小萌从早上9点测试到晚上12点,最终测试出晚上8点到10点期间发布笔记的数据较好。
有时,发布的投稿数据表现一般,小萌还会进行二次编辑,调整语序,更换头图或者在图片中做一些涂鸦、圈出重点。
“如此美萌的我们bot”早期的画风VS现在的画风(增加了划线)
就连每条笔记的话题选择,都十分考究。 小萌会选择几个热门话题,再搭配一些热度低的话题。作为一个没有运营经验的小白,小萌就这样用最朴素的方式一点点试错。
而这,或许正是许多bot皮下运营者的工作缩影。
一番努力过后,bot们的商业化表现如何呢?
多位bot皮下运营者告诉我们,相比于同粉丝量级的账号,bot的商业化的确不算容易。
由于bot没有人格化特征,比较难接到品牌合作,即便粉丝量级足够接到合作,但报价也不会太高,而且如果过度接商业合作、开橱窗可能会招来粉丝的反感。
新红数据显示,“如此美萌的我们bot”近期商业作品占比为2.13%,低于90%同级达人。
小萌表示,通过bot赚的钱尚不能支撑自己全职运营,只能当作爱好兼职。
从微博到小红书,
bot承载的理想与生意
其实,当下小红书bot的困境,早在微博bot盛行时期就有所显现。
2018年,bot这种零门槛的起号方式在微博迅速走红。“千禧bot”的皮下运营者曾提到,自己开通“千禧bot”几个小时后收到大量投稿,当天粉丝量破万,几天后粉丝量更是超过10万。
与此同时,微博上出现了很多安利明星或扒明星黑料的bot,比如以吐槽张艺兴走红的“嘲羊区bot”。
“嘲羊区bot”原名“张艺兴bot”,以收集张艺兴的黑料走红,但出圈后账号很快被封禁,后又用“嘲羊区bot”换名重生,粉丝量一度超过百万。
当时网友关注“嘲羊区bot”,大多是为了看乐子。不过,“嘲羊区bot”也并未存活太久,被张艺兴一纸诉状告上法庭后,其皮下运营者用50万把账号卖掉,目前该账号已被广告“占领”。
内容同质化、受饭圈文化侵扰等相似问题,也或多或少在其他微博bot账号上演过。随着短视频直播、乃至其他社交平台的兴起,微博bot逐渐成为了“时代的眼泪”,退出互联网话题中心。
作为亲历者,拆拆有些怀念微博时代的bot账号,“微博的bot都很有意思,像是分享猫猫丑照的丑猫bot、恋爱脑bot等,反观小红书bot有一些过于相同无聊。”拆拆感慨道。
部分微博bot账号
作为05后,小萌和木木表示自己几乎没有关注过微博bot。小萌的bot启蒙是从QQ空间开始,她上小学时在QQ空间中关注了许多分享心情、零食、穿搭的bot账号,直到现在还会经常看它们的内容。
08年的木木,则以为bot是近期小红书兴起的新鲜事物,单纯看到许多人通过bot起号,遂火速加入。
尽管平台不同,但bot作为一个爱好圈层聚集地,其所承载的交流与分享功能仍在持续发挥作用。
比如,木木在经营账号时,了解到许多同样作为高二文科生的学习困惑与对未来就业的迷茫,虽然大家都对前路未可知,却又一起脚踏实地走下去,这也让她坚信文科不会完蛋,抱着“再不看好也有人能就业”的想法打算报考心理学或历史学。
从微博到小红书,bot就这样在一代代人的传递中,牢牢扎根于互联网,慢慢变成了一个承载兴趣、连接同好的“精神角落”。
而这样旧事物“卷土重来”的故事,或许还会在互联网不断上演。
*小萌、拆拆和木木均为化名。
作者 | 晓雅
编辑 | 小八
关于新榜
• 作为数据驱动的互联网内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体内容营销和企业服务系列产品,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内容资产获取与管理,服务于内容产业,以内容服务产业。
• 我们的客户既包括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中国平安、比亚迪、京东、通威、贝壳、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迪士尼等头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长的中小企业、新兴品牌和MCN机构。面向企业的内容化组织建设,新榜提供从公域流量募集分发到私域内容运营建设的各项所需。
• “新媒体,找新榜”是我们的使命。凭借全面稳定的新媒体内容数据产品和企业服务能力,新榜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数字广告领军企业,曾荣获“全国内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中国广告新媒体贡献年度大奖”等称号,拥有多个传播评估监测专利。浏览器搜索新榜官网,获取更多新媒体动向。










- 多平台社媒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