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

壹心理黄伟强:情绪是刷爆朋友圈的最强动力,没有之一

新榜
新榜



温和而坚定,是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的自我认知,在心理学领域连续创业14年,黄伟强坚信,了解人性、了解心理学是做好一切产品的原点,新媒体也不例外。在新榜social大课现场,黄伟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度剖析了创造爆款10w+文章的内在原因以及方法,他认为同理心是刷爆朋友圈的最强动力,没有之一,信息过载的新媒体时代,解构庄严也成为大众信息疲劳后的新出口。

▲活动现场嘉宾演讲视频



  ● 


了解人性是做好一切产品的原点




我经常在面试的时候,会问面试者一个问题,假如用三个词描述你的性格,你会选哪三个词汇?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能够非常快速地帮我了解面试者的反应速度以及他的自我认知能力。我不知道大家的答案是什么,但我自己选择了这两个词汇来描述我自己,温和而坚定。


因为《学习的革命》这本书,我对大脑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转而学心理学,我是从2002年开始学习心理学,2008年开始创业,我是一个创业八年的连续创业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心理学、新媒体、以及新媒体互联网都有些浅薄的见解,今天,我就从心理学人性的角度去看新媒体及新媒体热点事件。


在我正式分享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女性喜欢穿高跟鞋?我觉得高跟鞋是反人性的一个产品。提起高跟鞋,大家一定会想到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就是在大屏幕上看到的,它会磨脚,许多女性穿高跟鞋的时候脚后跟会受伤,然后需要贴一个创可贴。另外一个场景就是女性回到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狠地把高跟鞋甩到一边,然后瘫坐在沙发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跟鞋是反人性的产品,因为它在伤害女性的身体,但是为什么我们还热衷于穿它?首先,从外形角度分析,穿高跟鞋的确会让女性的形体显得更加好看;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高度,高跟鞋改变了人的高度,它会让人变得更加自信,自我效能感更强。当女生穿上高跟鞋的时候,她会觉得自己更有掌控能力,更有能力面对工作上的问题。所以一个高度的小小改变,会让人有不一样的体验。不知大家是否注意,每个舞台都会比地面高出一个台阶,当演讲者站在这样高的台阶上演讲,体验是不一样的,他会认为他说的话更有权威性,更容易说服下面的人。所以,生活中有很多小细节,都透露着心理学的元素。


另外,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选洗发水、洗衣液、沐浴露,你会选择泡泡多的还是泡泡少的?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泡泡多的洗发水、洗衣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泡泡多的洗发水、洗衣液去污、洁净能力更强,但是很遗憾,这是一个认知偏差。泡泡的多少跟洗发水、沐浴露的洁净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作为企业主,生产厂商,到底要不要给自己的洗发水,洗衣液加泡泡呢?答案是要。大多数的厂商会增加一些添加剂,让洗衣或是清洗过程中产生泡泡。其实,这个泡泡的本质不是来解决清洁问题的,只是一个安慰剂,让你感觉这个洗发水、洗衣液去污能力很强。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产品都透露着很多人性和心理学方面的思考,也有消费心理学的元素在里面。所以,了解心理学,了解人性是做好所有产品的原点。



  ● 


新媒体是人的一种连接和表达


刚才小马宋老师说,这个酒店的洗水间是件失败的产品,其实我刚刚走进厕所的时候,我是立马走了出来,我无法判断这到底是男厕还是女厕所。其实厕所很重要的点就是门口的标志。我们知道,大脑对颜色的加工是最快的,对形状加工速度次之,加工速度最慢的就是文字和语义。当看到这个门口的时候,我没有看到蓝色标志,它是一个银色的牌子,而且形状也不容易分辩。其实我们在进入厕所的瞬间是很容易忽略这些信息的,我们生活中很多产品都透露着心理学和人性的思考,了解人性是我们做好所有产品的原点,当然新媒体也不例外。


我是从2006年开始玩新媒体的,2006年开始玩豆瓣,2008年玩饭否,2009年玩新浪微博,我做过很多新媒体大号,我发现,新媒体对很多个体而言,其实是一种连接和表达方式。在我们每个人的集体潜意识里面,都是害怕被群体排斥的,因为从进化心理学观点来看,个体如果脱离了群体,是没有办法存活下去的。所以我们很多的行为都是在寻找群体认同感。当我们做了一些事情,被群体排斥的时候,一般会产生深深的恐惧感。


所以新媒体其实是一个非常棒的连接群体的通道,一个自我表达的渠道。我们通过微博、微信走出自己的孤岛,发出自己的声音,去跟群体连结在一起。让我们细想一下,我们在所有新媒体上做的事情,都是围绕着连接和表达发生的。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信息,无论是拍的美食、美景以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都在说我喜欢什么,我恨什么,我现在在做什么,我的观点是什么,态度是什么,以及我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做的事情,表达自己,表达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但是这种行为背后的内部动机是什么?无非是要得到群体的认同我们在朋友圈发布了那么多的照片,文字,文章,其实都想表达,我是一个很棒的人,我是一个很特别,跟别人不一样的人,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认同我,喜欢我。所以我们在新媒体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表达和连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刷热点事件,但是个体为什么要刷热点事件?首先,要说一说傅园慧的走红。从我个人观点来看,傅园慧事件还是蛮特别的。从宏观角度来说,傅园慧刷屏是一种标志她标志着整个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主流,由80后变成了90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另外一点就是亚文化的崛起,以前我们觉得亚文化是一个小众文化慢慢地,我们发现亚文化在崛起,到现在可以站在主流文化的对面,而且势均力敌。


我们在刷傅园慧的时候,我们在表达对傅园慧喜爱的同时,也在表达着我们对亚文化的认同。我们喜欢的是这种真诚的、逗逼的、又有个性的人。我们在刷有关傅园慧事件的时候,其实在表达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



 

第二,就是大字。前一段时间,很多人在朋友圈发大字,大字产品是现象级的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今天来,明天走。我们为什么刷大字?原因是在我们的社会价值观里面,我们会认为,反射弧短的人比反射弧长的人更有优势,反射弧短的人能够更快地发现一些信息。我们在发大字的时候,在表达说我是一个新潮的人、我是一个很酷的人,最早体验新产品的人。如果我们现在还在刷大字,周围的人就会认为你挺傻的,因为没人喜欢这个早就没人玩的东西了。


然后我想说一下王宝强事件。当王宝强事件出来后,每个人都在刷朋友圈,但是我想说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被胁迫、绑架的。因为在这个事件里面,我们的情绪占了主导地位,是我们的情绪推动了事件刷屏,而我们的情绪又是被舆论推动出来。整个过程中,并不是我们主动做了这件事情,而是情绪推动了我们做了这个事。很多时候,当出现朋友圈刷屏事件的时候,我们往往应该提醒自己,这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应该冷静下来,试着站在大多数人的对面来看待这个事情,而不是被这个事情操控。


前几天我们有人在刷iPhone7,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在向周围的人证明我是有资源的人,我有方法、有财力、有渠道获取最新的产品。因为,我们往往认为有财力,有社会资源的人会更受社会欢迎,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中国人都是表达困难症患者,我们不擅长表达。中国的新媒体跟国外的新媒体有本质不一样的地方,国外的个体在新媒体上都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在中国,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围观群众,我们多数时候会选择安全地、间接地方式来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是80后,70后,90后可能无所谓,发声就发声了。



  ● 


每位爆文的作者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


每次刷屏的文章,实际上都是很好的素材,来帮助每个用户去表达。有些人可能不会自己直接发声,而是需要转发一些我喜欢的人或是权威的人的声音,证明我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去获得群体的认同感。所以,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每位爆文作者都是一位朴素的心理学家,每一个能写出10w+文章的作者都知道用户想说什么,用户想转发什么。

 

大屏幕上这几个人我不说是谁,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都非常厉害。销售心理学有一句话,“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并且让他们以为这是他们的主意”很多时候,这些人只是把别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有时候他们比用户更加知道用户想表达的是什么。所以当用户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都会自动转发,因为我们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帮我们表达,表达我们的态度。



  ● 


怎么才能做到跟他们一样写出10w+的文章呢?


接下来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给大家一些借鉴。首先,是同理心,这是心理学很专业的名词,我们可以理解为共鸣的能力。首先,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意图、情绪。我们看到很多朋友圈刷屏文章的背后,特别是王宝强之类的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情绪和情感。


无论是杨改兰事件、王宝强事件,还是傅园慧事件,整个事件背后都有强大的情绪,或者说是情感在推动整个事件的传播。在这样的前提下,能产生100多篇10W+的文章都不是奇怪的事情。随便一个人如果能抓住这个点都能写出10W+文章,所以同理心的关键点,并不是创造情绪,而是唤醒情绪。


再举一个例子,张艺谋、卡梅隆都是我们熟悉的大导演。张艺谋是很擅长创造情绪的导演,因为他擅长用视觉、宏大的场面制造用户的情绪,比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但是他做出来的东西都是给中国人看的,或者说是是中国某一个很小群体的人看的东西。但是卡梅隆拍的电影,他选的主题是最人类最普遍的主题,爱,战争和死亡,全是人类共同的东西,他能唤起观众已有的情绪,并且这些情绪是普世的,这才是世界级的电影,而不只是说某个国家的电影。这是我分享的第一个观点,要有同理心,站在我们用户对面,了解他们想要什么,了解他们的情感,然后唤醒他们。


第二,认知失调,这也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当我们接受一个新的信息,它跟我们原有的信息体系不匹配,这个时候这种信息对我们会造成冲击。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过躁和信息超载的时代,即使是很好的东西,你也不一定会为它买单,因为很多信息会被掩盖在噪音之下。


这个时候需要有一种能力,我们说解构庄严的能力。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当我们接收大量信息,并对信息产生疲劳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另外一种新的方式来解读场景,我们要用一种嘻笑怒骂的方式来解读严肃场景,这样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而且受众也会愿意传播它。在当前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严肃即愚蠢,如果我们仍用很严肃的态度去做的话,新媒体是没有办法传播的。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解构庄严”的案例。一是傅园慧,当我们习惯性认为拿到奖牌后,应该是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人民的时候,傅园慧没有,她没有说这样的话,她说她尽力了,她说她尽了洪荒之力,这就是解构庄严的场景。我们认为这样的场景应该说大气的话,但是她没有。还有Papi酱和周星弛,他们也是解构庄严场景的鼻祖。


解构庄严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极致专业的人,另外一个是反严肃。傅园慧是一个奥运选手,说出那样的话,大家不会觉得她很傻。所以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是一个很专业的人,然后你再用反严肃的方式颠覆原有的场景,所以傅园慧火了。另外,解构庄严的鼻祖应该是王朔和冯小刚,冯小刚的电影都是在讲述非常严肃的主题,但是他却用很轻松的嘻笑怒骂的方式,解构原来严肃场景,所以他们能火。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一些素材表达,能帮我们发声,得到群体的认同,所以同理心很重要,新鲜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


最后我想把一句话送给大家,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一句话是米兰·昆德拉说的。无论我今天台上讲地头头是道,貌似都是对的,但是可能再过几年都是错的,谢谢大家。


(文章内容根据9月21日新榜和微博联合主办的Social大课“引爆热点!与其追不如造”现场演讲整理而成,内容已经嘉宾确认)



- The End -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 新榜热文 |


互推分析 | 头条号大会 | 小程序

老徐获奖 分钟级监测 丁一晨

今日头条 | 咪蒙周年专访 新片场

十点读书 赛雷融资 网红大会 

同道大叔 | 公号商标战 | 罗辑思维

电商报告 | if 卖口红 | 公号改名

 主播小北 | 公号四周年 | 内容变现

三级分销 | 朋友圈广告 | 批量注销

分享文章链接